本文摘要:
桌面上的台历逐日一张不经意间从手指尖悄然翻过,转眼又到金风送爽、丹桂飘香的重阳节了。在这样的日子里,倚门看黄叶随风飘落,临窗望纸鸢凌空掠影。没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,没有把酒黄昏后的销魂。那么,最好去翻几本唐诗宋词,再读几首咏秋诗文,触摸那些没有温度的文字,回味字里行间散发的馨香,好让浮躁不安的心绪得以释怀。 登高望远、赏菊吟秋是传承已久的重阳习俗。历代诗人书生为此写了不少诗文。 如杜牧的《九日齐山登高》:“江涵秋影雁初飞,与客携壶上翠微。但将酩酊酬佳节,不作登临恨落晖”。
桌面上的台历逐日一张不经意间从手指尖悄然翻过,转眼又到金风送爽、丹桂飘香的重阳节了。在这样的日子里,倚门看黄叶随风飘落,临窗望纸鸢凌空掠影。没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,没有把酒黄昏后的销魂。那么,最好去翻几本唐诗宋词,再读几首咏秋诗文,触摸那些没有温度的文字,回味字里行间散发的馨香,好让浮躁不安的心绪得以释怀。
登高望远、赏菊吟秋是传承已久的重阳习俗。历代诗人书生为此写了不少诗文。
如杜牧的《九日齐山登高》:“江涵秋影雁初飞,与客携壶上翠微。但将酩酊酬佳节,不作登临恨落晖”。王昌龄的《九日登高》:“茱萸插鬓花宜寿,翡翠横钗舞作愁。
漫说陶潜篱下醉,何曾得见此风骚。”这些诗句写尽了重阳登高插茱萸,把酒临风赏秋菊的民间习俗。传诵最为广泛是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那首绝句: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
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”。而唐朝诗圣杜甫也在重九这一天对无凡人生抒发无限感伤:“明年此会知谁健,醉把茱萸仔细看”《九日蓝田崔氏庄》。“佳节又重阳”这一天,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下了“东篱把酒黄昏后,有暗香盈袖。
莫道不用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”的名词绝句。一咏三叹,凄凉沧桑之感跃然纸上。悲秋向来都是古典诗吟词赋的基本主题。“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”,是羁旅他乡者的孤寂清冷;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”,是落泊失意者的抑郁苦闷;“多情自古伤心别,更那堪、冷落清秋节”,是离情别恨者的凄迷伤感;“巫峡啼猿数行泪,衡阳归雁几封书”,是开罪被贬者的万端感伤。
然而,也有诗人在这样冷寂肃杀的日子里慷慨高歌:“自古逢秋悲寥寂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”。这也许是古代众多感秋、悲秋、怀秋诗词中奇特的一篇吧。
当我们面临萧瑟凄迷的秋景而感怀伤心的时候,何不多咏诵几遍刘禹锡的这首《秋词》,从而感悟到几明白朗刚健、努力向上的情怀呢?也是在这样的日子里,毛泽东写下经典之作《采桑子•重阳》。1929年10月,在上杭县浮桥门东边的临江楼里养病的毛泽东,站在三层楼上放眼远望。此时的汀江岸边,正盛开一丛丛深深浅浅的菊花。
又是一年一度秋风劲,又是万里霜天菊花黄。一派生机蓬勃的秋天景致使毛泽东感伤良多。在这秋风劲吹、菊香满院的临江楼上,他挥笔写下这首充满人生哲理的《采桑子•重阳》:“人生易老天难老,岁岁重阳。
今又重阳,战地黄花特别香。一年一度秋风劲,不似春景。
胜似春景,廖廓江天万里霜。”毛泽东这首《采桑子•重阳》扫尽昔人悲秋的衰颓萧瑟之气,以壮阔绚丽的诗境,抒发昂扬高昂的革命激情!在这样的日子里,我登上家乡背后的草堂山。站在山巅之上放眼远望:海天一色的兴化湾,正涨满湛蓝深邃的海水。

不远处的江阴岛,就像一艘停泊在海湾上的巨轮。码头上巨臂吊车和开发区高峻烟囱,在秋水长天的配景里勾勒出雄伟的姿影。
面临此景,无端不宁的心绪瞬间变得坦然起来了,我不由吟诵起王安石的《桂枝香-金陵怀古》一词来:“登临送目,正祖国晚秋,天气初肃。千里澄江似练,翠峰如簇……”。心旷神怡、悲喜皆忘的我,真想邀高山大海吟诗作赋,揽明月清风欣然入怀啊!——2020年10月23日写于融城。
本文关键词:「,散文,」,重阳,登,高处,赏秋,话,诗词,桌,pg电子APP下载
本文来源:pg电子-www.diecastpitstop.com